我平常都在看甚麼?維持日文記憶的「持續性學習」必不可少!

我平常都在看甚麼?維持日文記憶的「持續性學習」必不可少!

❝ 除了教科書、工具書,你平常都看甚麼休閒小品來「寄學習於娛樂」? ❞

提起這個話題是由於最近的課堂上學生跟我分享了一個IG貼文,那是一個專門發日常生活用字的IG帳號,因為貼主是用「やさしい日本語」作介紹的,有基本日語能力的學生能在習得生活單字之餘也訓練到聽力,是不錯的學習方式。

然後學生問我,「先生你平常都在看甚麼?」我頓時愕然了……

我好像都沒在follow專門學日文的帳號/專頁誒!

那我平常都在看甚麼呢…?這篇單純分享站主個人的「持續性學習」的習慣,並不一定適合於任何人喔!假如你跟我的經歷及目標差不多的話可作參考。

個人經歷:考到N1已多年,把只以單選題考理解能力的JLPT成績當浮雲
個人目標:增強Output能力,能說出寫出自然的日文,以及擴展單字範圍


⒈我都在看原本中文就會看的東西

不知道能否說是幸好,站主的大學生涯在台灣而不是澳門本地度過,令我有機會接觸到閱讀的氛圍。台灣與澳門閱讀風氣差別有多大?像是當年紅遍世界(?應該)的《被討厭的勇氣》,誇張到舉凡有關連到的心靈成長的書的書名都有一套「~的勇氣」這樣的格式了,在澳門問了些同齡人竟然沒幾個知道。

講這麼長我想表達甚麼呢?對,閱讀就已經是我已經形成的生活習慣了,我只是把語言轉換成日文而已,雖然閱讀速度相對比起一定慢得多,但令我更多機會讀到所謂「まとまった文章」,亦即有規範、有寫作技術的文字,這對語感訓練有莫大幫助。就像網路上的中文多多少少都有語病,閱讀書籍和SNS貼文始終是不同的閱讀體驗。

具體來說,關於閱讀的「持續性學習」我會以以下兩種方式進行:

⑴ Kindle購書

說實在,購入日文原文書是挺大一筆開銷,單次國際運費可能就可以再多1~2本書了,而無法到書店摸摸書皮的確也少了個重要體驗……經取捨後我覺得經KindleKOBO等電子書平台購書是最方便實惠的方法。

雖然出版年份較久遠的出並不一定有電子書版本,抑或只有PDF固定版式,但新書,特別是文字居多的書一般都有電子書版本。

多年前我曾購入一部mooInk看中文書,但用過Kindle後解晰度、翻頁速度等真的差太多,搭配Kindle電子閱讀器的話可以免受電子通訊打擾,而且類紙的電子紙屏幕也較接近紙本的實感。雖然沒用過樂天的KOBO,但同時支援繁中及日語的電子書平台,我覺得是比只支援簡體的Kindle更勝一籌。

電子書城選書→付款→閱讀,這般方便的系統亦是維持「持續性學習」的一大推力。(萬惡的Amazon Kindle更設有「1-Click」一鍵付款,讓花錢更加方便呢)

⑵ YouTube說書頻道

《被討厭的勇氣》、《刻意練習》、《原子習慣》、《斜槓青年》……看中文書的那段時間這些暢銷書我都有追,冏星人、艾爾文這些說書頻道又怎麼錯過呢!隨著看中文書少了,以及現今網路資源的多元,漸漸地淡出了這些YouTube頻道。但不知為何,YouTube的神奇演算化最近經常給我推送一個名為「フェルミ漫画大学」的說書頻道。在YouTube演算法失敗多次後,這次總算有推對一次呢。(笑)

這個頻道能讓我持續點進去的原因主要有2:

  1. 選書大多是我會看的類型
  2. 配有字幕(對話框)

就像我上面一直強調的,「持續性學習」一定要建基於本身就會做的事上,不然就只會是單次的學習,而非持續。

說起來,無論是閱讀全書還是只看簡要的說書頻道,都有點符合CLIL的學習原則呢。CLIL是甚麼?以下引用「日本CLIL教育学会」的解說:

CLIL是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之簡稱,亦即是將學科內容或主題內容的學習結合外語學習的學習方式。

「日本CLIL教育学会」より

​對我來說,拋開教科書,以其他各種形式學到日文是非常重要的,學語言不一定只是學語言本身,更是如何應用、運用於生活,以及能不能「剛好」獲得更多知識或啟發?


⒉日劇多老套都會看!

大概是長年受日劇熏陶的關係,太習慣日劇劇情的行進模式、演員(與集數),只要感覺對了,就算大概猜到結局也會繼續看下去!

我手上有能看日劇的app就NetflixKKTV,總的來說Netflix的日劇太少,而是買進的類型太窄,適合看的太少,另外比起KKTV最大的致命傷是沒雙字幕!(網頁版好像有掛件,但誰在看電腦看的啦 笑)KKTV不論是上新數、類型、雙語字幕,在看日劇方面Netflix是車尾燈都追不上的。

另外台灣出的付費平台還有friDay影音,剛開始日劇庫存比KKTV少,但現在新劇也追上來了,有時候還有獨家,不過無論以版面及穩定性來說還是KKTV較優,而是還有KKTV×KKBOX的套餐,聽歌看片一起來!(沒收錢的業配)唯一劣勢就是KKTV限台灣IP,需搭配VPN使用吧。

雖然日劇那麼多,但我超挑der!

你能想像上新10部日劇,我大概只有1部會追嗎?(笑)雖說這是題外話,但能吸引自己去看並非為了學語言才看的這個因素,才是能持續這個行為下去的最大主因。


⒊滑手機的同時也要滑到日文

除了日劇,我也會刷刷YouTube看有甚麼有趣(つまんない)的東西,除了上面提到說書頻道「フェルミ漫画大学」,我還會看像是「2ちゃんねる」創始人ひろゆき的論破短片之類當日常消遣(笑)。總之基本概念就是把原本就在做、習慣做的事,改成日文來進行:

腰酸背痛?做點伸展操:

伸展+減壓的瑜珈:

奇怪的料理頻道:

最近很流行的shorts:

現代人浪費在社交媒體的事我都有做,但至少有接觸到生活日語?(認真地自我說服)

可以「浪費時間」的SNS除了YouTube當然還有在日本比較流行的IG、Twitter、LINE、Tiktok等平台,因為現在YouTuber都把剪接做得很精細,不少也都附有字幕,而多於幾分鐘的影片大多有腳本而不是沒邏輯地亂說一通,所以個人覺得在學習上成效較大。也因著YouTube的內容較長,某程度上接觸到日文的時長亦相對增加,想想看你只會在單個IG動態及貼文停留數秒,助力也非常有限吧?

不在日本但又想製造日語環境、進一步加強自然日語的人,快洗洗YouTube首頁的演算法吧!

※另外YouTube還可以補充到教科本不會有的知識:不同地區的口音。透過大量接觸不同頻道,你會大概感受到不同的日本人也是會有不同的發音邏輯,並非只有「標準語」才能稱作日語。


小結

先前有寫過一篇短文簡述如何人不在日本而加強日語能力:不在日本如何提升日語能力?

說真的,假如真的有很認真學過某種語言,就會知道語言學習並不是「1年由零基礎考到N1」這種事。語言是生活上學業上工作上的應用,是一種文化,是一種時間的累積,決不是學好某部分、考到某個分數就叫學好了。

另外就是,假若時間許可,我會希望學習者都抱有一個享受學習過程的心態,而不是認為學習是痛苦的事;回頭去看自己成長的每一步,會覺得每個努力都是有意思的。寄學習於娛樂,寄娛樂於持續的學習。

1 Comment

コメントを残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