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台湾メロンパン」在日本有多紅?──First Kitchen炎上事件

「台湾メロンパン」在日本有多紅?──First Kitchen炎上事件

不單單是資訊錯誤的炎上事件

日前,快餐連鎖First Kitchen旗下的Wendy’s First Kitchen(ウエンディーズ・ファーストキッチン)於新商品發售宣傳頁面,將香港名物菠蘿油寫成「台湾メロンパン」及「台湾菠蘿包」,引起一連串香港人、台灣人及日本人批評。然而,該連鎖是在知道發祥地是香港的情況下,為博求眼球而使用「好像寫成台灣會更受歡迎」的商業技巧。
Wendy’s First Kitchen相關貼文,現已被刪除。
圖片來源及詳細:ねとらぼ

首先,メロンパン是甚麼?

中文譯為「蜜瓜麵包」,首先,和菠蘿麵包一樣,是沒有蜜瓜的(笑)。根據kurashiruのレシピ,在麵團上方會裹上一層口感脆脆的餅皮,而因其餅皮一條條的紋路像蜜瓜表皮,故稱為「メロンパン」。另外,除了常見的圓形メロンパン,在關西比較流行的則是兩頭尖、中間鼓的紡錘形(梭形)メロンパン。

相關用語

  • メロンパン:蜜瓜麵包
  • 生地(きじ):材料,也可指製作的素材
  • ビスケット生地・クッキー生地:餅皮
  • 菓子パン(かしパン):甜包,亦即甜食化的麵包
  • 円形・丸型(まるがた)メロンパン:圓狀的蜜瓜麵包,部分地區有「サンライズ」的別稱
  • 紡錘形(ぼうすいけい)メロンパン:紡錘形蜜瓜麵包,關西地區的常見形狀
  • サクサク:食物咬下去爽脆口感之擬聲詞

也在台灣火紅起來的香港菠蘿油

假若有留意日本的港澳旅行書、網站,其用字、街道、食物,日語一般以漢字標示、以廣東話稱呼。今次炎上的「主角」菠蘿油,以片假名標示是「ポーローヤウ」,菠蘿包則是「ポーローパオ」。跟メロンパン一樣會在麵團上面裹上脆餅皮,也有著明明本體沒有菠蘿但卻叫菠蘿油這個令人誤會的名字。除了麵包店,菠蘿油亦常出沒(?)於茶餐廳。

相關用語

  • ポーローパオ:菠蘿包(要注意的是「菠」及「包」所使用假名是無聲子音ポ、パ而非有聲子音ボ、バ)
  • ポーローヤウ:菠蘿油,中間夾有牛油片
  • パイナップル:菠蘿,懶的時候稱為パイン
  • 発祥地(はっしょうち):食物的發源地或事物起源
  • 茶餐廳:雖有音讀的ちゃさんちょう,但廣東話的チャーチャンテン更為常用

究竟日本人對於「菠蘿油」有何認知?

今次之所以被炎上,除了是作為連鎖店不該有的失誤外,是「明知道發源地是香港」的情況下還以台灣為綽頭寫成「台湾メロンパン」。然而,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,除了在食物名前方寫上「台湾」在日本的確會更受歡迎外,很大部分日本人認知也是「菠蘿油是台灣名物」。

早幾年於台灣就學時菠蘿油火速般爆紅,而且比起在香港定位在平民美食(B級グルメ),台灣做得更像是精緻小點心,這樣也吸引了經常遊台的日本人注意了。

我們來看看日本人眼中的「台灣名物菠蘿油

名古屋グルメ ぱるとよ (更新日:2021年4月10日)
相信是頗有知名度的名古屋食blog
オリーブオイルをひとまわし (更新日:2020年2月23日)
以男性為對象的料理、生活網站

當然了,相信也有很多日本人是有正確認知的,像是:

PS 上面2則的網址都很可愛(笑)。

蔓延各地的「台湾ブーム」

像是寫著「台湾料理」進去發現是「中華料理」,日本近年的「台湾ブーム」讓很多東西都冠上了台灣的稱號。當然也不只是日本,就連港澳也多了很多寫有「台式」的店然後賣著台幣的價格。就像意大利不想背夏威夷pizza的鍋,台灣人看到「台湾メロンパン」,嗯…也覺得莫名其妙的。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在台灣能發揚光大,在日本又何必借助台灣之名呢?希望往後「香港菠蘿油」在日本能被好好正名吧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コメントを残す